aiehtela_ATP

Fingolfinist. LOF很少用,不混圈

【HoMe11 随手译】晚期精灵宝钻征战史 - 人类

HoMe 第 11 卷的第二部分,接续第十卷中《晚期精灵宝钻征战史》的句读评注,内容从《人类》到《贝烈瑞安德的覆灭与芬国昐的陨落》。之前有老师翻译过其中两章:《图尔巩与刚多林的建立》及《关于矮人》,这里将其他部分补一补。第 11 卷和第 10 卷不同的是没有了前期故事中“两个阶段”的分野,所以读起来方便一些。
这一部分内容都是强迫症小托爷爷对各类手稿之间的文献比较与稽考,说实话有点乏味。
因为翻译非常速成所以肯定有很多错误,求指正。


THE LATER QUENTA SILMARILLION

晚期《精灵宝钻征战史》

 

在第二部分我将接续《中洲历史》第十卷 199 页,回溯在《魔戒》逐步完成的年岁中,《精灵宝钻征战史》的发展历程。但是这一历程现在(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变得非常简单:许多后来发展变迁都可以通过单独记录所有对《精灵宝钻征战史》重要的更改来表现,而无需像在第十卷那样将其分为两个阶段。这些文本的基本系列是:被放弃之前的《精灵宝钻征战史》(QS);1951 年的第一份《晚期精灵宝钻征战史》打字稿(LQ 1,参见第十卷 141-3 页);以及约1958年的第二份《晚期精灵宝钻征战史》打字稿(LQ 2,参见第十卷 141-2, 300 页)。

在这一部分,章节序号变得相当难解,但我想有至少比没有好;因此我沿用了第十卷的章节序号——在彼处《日月的出现与维林诺的隐藏》编为第八章。

 

【译者注】有关缩写

Q:Quenta Noldorinwa/History of the Gnomes,《诺多史》或《诺姆族的历史》

QS:Quenta Silmarillion,《精灵宝钻征战史》,简称《征战史》

LQ:Later Quenta Silmarillion,《晚期精灵宝钻征战史》,有2个版本

  • LQ1:1951年第一版打字稿,简称《晚钻1》

  • LQ2:1958年第二版打字稿,基于手稿,简称《晚钻2》

GA:The Grey Annals,《灰编》,简称《灰编》

AB:Annals of Beleriand,《贝烈瑞安德编年史》,简称《贝编》

AV:Annals of Valinor,《维林诺编年史》,简称《维编》,有2个版本

  • AV1:简称《维编1》

  • AV2:简称《维编2》

 

 

 

9 OF MEN

第九章 人类

 

这一章节在《征战史》手稿中是为第七章(具体文本参见第五卷 245-7 页,§§81-7)。这一不同之处无非因为《征战史》中的三个“次章节”(见第五卷3(a)、3(b)、3(c))在第十卷中被编号为第 3、4、5 章了。在后来的版本中,对《征战史》手稿进行的更改很少,并且所作的更改已合并到《晚钻1》中。该打字稿没有任何更改,仅在几个方面具有文本价值;但《晚钻2》的打字员没有使用这一版本,而是直接在旧手稿的基础上录入。

 

§81 “众维拉在阿门洲山脉后方续享福乐”>“因而众维拉在阿门洲山脉后方安宁度日”

 

§82 希尔多瑞恩(Hildórien)的位置从“在靠近东海的中洲大陆最东端”改为了“在大河和内海以外的中洲大陆最中部,在埃尔达和阿瓦瑞都未知的地区”。

希尔多瑞恩的位置有多种表述。在“编年史”传统中,它“在世界的东方”(第四卷 269 页,第五卷118, 125页),但在《维编2》的手稿上它被更改为“在世界最中间的区域”(第五卷 120 页,注释 13 号)。在《诺多史》中,它位于“东方的东部”(第四卷,99 页),而在《征战史》中,如上所述,“位于中洲最东部”:在我对《征战史》(第五卷 248 页)的评注中,我认为最后一种说法与《维编2》的说法没有矛盾:“希尔多瑞恩在中土以东最远处,但在世界中部。”请参阅《世界的面貌》地图(The Ambarkanta,《中洲历史》第四卷第五章),上面标有希尔多瑞恩(第四卷 249 页)。

在后《魔戒》的时段中,《灰编》§57 有这样的表述:(希尔多瑞恩)“在世界的最中部地区”,正像修订版《维编2》所表述的那样;《征战史》的修订版中有一个新描述:“在大河和内海以外的中洲最中部地区”(在“东海”的原始文本中没有被提及),最后这一处描述明确表明这一设定发生了更改,但很难说具体的更改是什么。它不能与旧有的《世界的面貌》地图相匹配:确实,有人可能会怀疑这些地图在远东地区是否仍有准确性,并且会好奇家父所说的“内海”一次是否指的是“鲁恩内海”(参见《艾森加德的背叛》第 307、333 页)——但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的《阿门洲编年史》(第十卷 72、82 页)中,对精灵族自奎维耶能(“赫尔卡内海的一处海湾”)的大迁徙的描述,其术语又暗示着旧有的形式。能否将鲁恩海与大面积萎缩的赫尔卡海区分开?——此外,希尔多瑞恩何以“在中洲的中部地区”又是“埃尔达和阿瓦瑞都未知的区域”,也难以理解。

在《晚钻2》中,大部分经过修订的段落都已空缺了,文本仅仅这样写着:“在中洲最中部的希尔多瑞恩之地;因大地上已有了时间的计量……”如果这一文本是重要的,则他必然取决于家父的口头指示;另一方面,修订的手稿分为两部分:“在最中部”的笔迹在页面边缘,其余部分则在另一页上,这有也许会造成遗漏;我认为,(也许的遗漏)是可能性最大的解释。

 

§83 脚注的开头(第五卷245页)从“埃尔达称他们为‘希尔迪’”改为了“在维林诺他们被称为‘阿塔尼’,但埃尔达也称他们为‘希尔迪(Hildi)’”;此外,“希尔迪的诞生(birth)”被改为了“希尔迪的出现(arising)”。关于阿塔尼参见《灰编》§57 及其评注。和此前一样,《晚钻1》的打字员经常将脚注放在正文中,而我父亲则将其分开放置。但脚注再次出现在《晚钻2》中——这是打字稿取自《征战史》手稿的第一次证据。

在“人类之父”(此处“父”father首字母不应大写)后面补充说明“阿塔纳塔迪(the Atanatardi)”。这里《晚钻1》写作“阿塔纳塔尼(the Atanatarni)”,而《晚钻2》写为“阿塔纳塔迪”,后者才是正确的,因它的源本为手稿。但是阿塔纳塔尼此后在《纳恩》(Narn)文本第一部分的注释2中出现了;彼时芬巩在泪雨之战前喊道:“Aiya Eldalië ar Atanatarni【译者注:看哪,精灵的子民与人类的祖先】”。在《灰编》§87 条目,一个不同的段落中,这一形式呈现为Atanatári(这一拼写被《精灵宝钻》采用);cf. 也作“阿塔那塔里昂(Atanatárion)”,参见第五卷,373 页。

 

§85“只有在王后是神族的多瑞亚斯王国中,伊尔科林族(Ilkorin)才堪与科尔山上的精灵相比”这句话,改为了“只有那些多瑞亚斯王国的[埃可利族>]辛达族,才堪堪能与蒙福之地的[图娜山上的精灵>]卡拉昆迪相比,因为他们的往后美丽安是[神明>]维拉一族出身。”此处“被遗弃者”埃可利族(Ekelli)及其替代词辛达族参见第五卷,169-70 页。

埃茹曼 > 阿拉曼(cf. 第五卷,123, 194页)

“他们种族的古老智慧”>“他们族人的古老智慧”

 

§86“他们死后灵魂的际遇如何”>“他们死后灵魂的际遇将会如何”

“在西方海边”>“在外环海边”(参见第五卷 248, §86)

 

§87(昆迪)“从此永远离开大地”>“从此永远离开中洲”

 

★评注★

家父对《晚钻2》的某些副本进行了一些更改。这一章的打字稿没有编章节序号,目前记作“十一”。每一处“诺姆族”都被改为“诺多族”,而且在§85的首句中“黑暗精灵”被改为“辛达族”。针对 §82,他写道:“这取决于旧版本,彼处太阳在双圣树死亡后才出现(在省略的章节中有介绍)”。我在第十卷,299-300页中已经注意到这点,并解释了为什么他将当前的章节编号为“十一”。他还用铅笔在三段文字中记载了§85中精灵的死亡:“然他们的肉身造自土壤……随时间流逝而消蚀”;“日年轮回,往复上千”“以及他们的朽身”。

 


评论
热度 ( 28 )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aiehtela_ATP | Powered by LOFTER